Μετάνοια = 改变想法,事后思考,反思后的不同想法–与先入为主形成对比。

νοΰς = 心智,理解真理的器官或能力,理解–不是思考的能力,而是思想和情感的器官;或者,通过一个简单而又不罕见的过渡,客观地呈现在任何人面前的思想,他对任何事情的判断、看法。

因此,悔改与心灵、思想、反思、理解、根据真理做出的判断、通过精神锻炼获得的知识以及其中涉及的内容直接相关。

悔改不仅仅是放弃邪路–对后果的恐惧可能会导致放弃邪路–而是改变对邪路的判断和认识。它是心灵行动的结果,而不仅仅是感觉的结果,尽管感觉可能会引发导致悔改的练习。„虔诚的忧伤使人悔改得救“。忧伤与感觉有关,但心灵比感觉更深刻。它们会改变,但心灵是人本身的一部分;它是永恒的,不会改变,尽管我们说的是 „心灵的改变“。感觉与内省和主观的东西有关;心灵则能够进行客观的思考。喜悦、悲伤和类似的感觉是由与自我有关的事物引起的。它们是灵魂的运动,主观而阴柔。心灵与精神相连,是人的最高阳刚部分,它绝对地看待事物,就像事物本身一样。因此,有一种敬虔的忧伤是 „使人悔改“;有一种不敬虔的忧伤是 „使人死亡“(林后 7:10)。上帝对罪的审判在于前者:后悔或悔恨只在于后者。

在A.V.-μεταμέλομαι(见马太福音21:29,32;27:3;林后7:8;希伯来书7:21)中,还有一个词译为悔改。7:21)–它的意思是产生后顾之忧、后悔、悔恨,就像犹大的情况一样;但它似乎并不涉及同样的 "心灵 "行动;而是涉及感情,而且它并不像悔改的 „μετάνοια“(使徒行传 20:21)那样,被指向 „神“。

因此,悔改是在神的光照下对罪的反思性审判,也是对与罪有关的自己–罪的实施者的反思性审判。悔改不是改变对神的判断,而是改变对神眼中的罪的判断,以及对与罪相关的自己的判断。因此,浪子说:„我得罪了天,也得罪了你,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“。在这里,所有的追思和责备都是关于他自己和他的所作所为,而他的判断标准则是根据上天和他父亲的看法。这才是真正的悔改;恩典的果实使他对自己有了公正的判断,并在他里面产生了足够的信心,使他能够回家,并发现信心的实现超出了他最美好的期望。施洗约翰首先宣讲这种悔改(路加福音第 3 章),后来主也坚持这种悔改(路加福音第 13 章),现在,这幅无与伦比的图画(路加福音第 15 章)描绘了这种悔改,从那时起,这幅图画就成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财富,用来说明产生悔改的恩典和灵魂的锻炼,这些锻炼从最初的恐惧信心的曙光开始,直到它在天父的亲吻和天父欢迎回家的喜悦中安息。

这种悔改可能会产生,也可能不会伴随着对福音的认识;但它本身总是 "向着上帝 "的,并且永远使上帝称义,就像它谴责自己一样。大卫是这样说的:„我得罪了你,唯独得罪了你,在你眼前作了这恶事,好叫你说话的时候称义,审判的时候明断“(诗 51:4);垂死的盗贼也是这样说的:„我们确实是公义的,因为我们按着自己的行为得了应得的报应;但这人并没有作什么错事“(路 23:41)。

但是,如果悔改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对自我进行审判,那么它必然会随着我们对上帝和自我了解的加深而加深。但从一开始,悔改的性质就是一样的,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,因为我们会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。它是真正皈依之路的第一步;随着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不断加深,它也会一路加深。

给我们留言